那些不爱写作业的孩子,后来都怎么样了
文/清风
写作业对学生而言,不仅仅能巩固知识、提高成绩,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情商。这些宝贵品质,会使孩子将来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,更好地工作和生活,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。
01
王小川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,每每想起他,我都为之惋惜不已。
这是个天资很不错的孩子,脑袋瓜好使,学东西快。尤其是理科方面的知识,老师稍加点拨,他就听懂了,而班里不少学生任凭老师讲得口干舌燥,还一知半解。
但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懒,不爱写作业。在科代表记录的不交作业学生名单中,经常能看到他的大名。因为没交作业而被老师点名批评,或放学留下来补作业之类的事常有发生。
尽管如此,他的成绩当时在班里还是不错的,因为有悟性,理科成绩很出色,文科弱一些,但由于初中老师盯得紧,加上孩子接受能力强,也能占个中等偏上,总成绩在班里还比较靠前。
上高中时王小川和我儿子在一个班。问起王小川的情况,儿子说他依然是学习懒散,不爱写作业,英语成绩都快不及格了,理科成绩也平平。
到了高二,情况更糟糕,在班里几乎倒数。勉强上到高二结束,王小川就辍学,听说后来参军去了。
王小川高中后学习吃力,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。初中知识比较简单,聪明的孩子上课稍加听讲就能学会,加上老师盯的比较紧,所以他的成绩能保持在不错的水平。
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。高中的知识比初中要深得多,学习的难度要大得多,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听讲是不行的,很多知识需要在课下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。如果不爱写作业,不及时消化知识点,老师又接着讲解下一个内容,学生慢慢的就会听不懂了,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,直至掉队。
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学生,在学习的道路上很难走远。
02
班里有个学生,经常不交作业。除了班主任学科的作业象征性的写一点之外,其他学科的作业几乎不写,老师就罚他放学后留下来补作业。
但该生屡教不改,写作业这件事全靠老师督促,放学后留一次,他就补一次,不留就不写。老师也不可能天天留他,“你把学生留下来,就是学生把你留下来。”下班以后谁没事儿天天陪着学生在教室写作业呢?写作业这件事本来就是应该在家里完成的。
老师把情况和家长进行了沟通,希望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写作业。家长说孩子晚上在家不写作业,光玩电脑游戏。说了孩子也不听,家长管不了。
孩子晚上一打游戏打到半夜,第二天在教室里就趴在桌上睡觉,学习成绩一塌糊涂,考试几门学科都是个位数。
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,写作业是他的职责本分,孩子精力充沛,如果在家不写作业,又没有其他的正当事做,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嗜好,沉迷其中不能自拔。 这是很可怕的。
反之,一个回家忙着写作业的孩子,哪有功夫去玩儿手机玩儿游戏呢?
督促孩子写作业,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,回家有事可做,是让他远离手机、远离游戏的有效方法。
03
同事曾谈到她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,上学时也是天天不写作业,一上课就趴在桌上睡觉,多次教育无果后老师索性也不管他了。
勉强上了个初中毕业,就一直辍学在家。但整天游手好闲,什么也不干。也曾出去找活干,可嫌太累,吃不了那份苦,结果没做多久便辞了,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,越来越不满意,最后也不去找工作了,就在家里啃老。父母说他,就和父母吵,还嫌父母没本事。一提起他,父母就直抹眼泪。
一个在学习上吃不了苦、整天偷懒的学生,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有责任、有担当、能吃苦耐劳的人。
写作业的态度其实是一个人做事态度的折射。
做作业一丝不苟的学生,做其他事也会认真严谨;在做作业时,难免会遇到阻碍,孩子在征服难题的过程中,不气馁、坚持不懈,说明孩子做事有恒心有毅力、有着为人生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的精神。写作业,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。
前不久网上一篇热文《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上名牌大学?这位面试官不小心说出了真相》里写到:
同样的专业,为什么面试官更喜欢985、211高校的毕业生呢?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从学生能够考上985、211院校这一特点来看,就说明这些孩子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效率比别人优秀。人生前期付出的努力也比别人多,相比于那些整天只知道玩儿,不知道努力学习的孩子来说,最点难道不值得企业青睐吗?
从学习态度看品质,这是有道理的。
一个学习态度不端正,不爱写作业的学生,往往也是一个贪玩,懒惰,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的人,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人。
这些不良的品质一旦养成后,积习难返,即便走上工作岗位,想要克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05
有些学生总是不爱写作业,家长对此并未重视,也没指望孩子将来一定考大学,写不写作业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再加上前年南阳一少年因熬夜写作业猝死课堂,甚至有家长觉得孩子不写作业也不是什么坏事,重要的是健康。
我们不赞成孩子写过量的作业,那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。但是如果作业量不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,孩子依然不写作业,家长就得当心了。
因为,写作业对学生而言,不仅仅能巩固知识、提高成绩,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情商,这些宝贵品质,会让孩子将来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,更好地工作和生活,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。
投稿邮箱:1295661197@qq.com